Wednesday, May 30, 2007

我的一周年:艳阳天

 开始写blog也有一年了。
 起初以为,像我这么沉闷的人,日常生活有什么值得一书的题材?
 互联网上包罗万有,谁来看我的blog?
 创站一个多月以后,设置一个隐形counter,计算到访人次。
 才发现原来真的有人定期上网来看。
 除了身边亲友和《我报》读者,居然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素昧生平的网民。
 其中新加坡人占了75%,一些难得碰面的朋友,也得以在网络空间里叙旧。
 稍微统计一下,到访读者平均每天50、60人。
 偶尔特定题材或特别日子,会有百多人次。
 星期日读者最少,最低跌至20多人。
 截至今天为止,累积人次为17110,稿件240篇。
 其实日子久了,渐渐已不在乎多少人在看。
 写blog成为对自己的一种交代。
 前后一年,blogging成为一种lifestyle。

Tuesday, May 29, 2007

我的一周年:老阿嬷

 去年5月,不知为何,阿嬷开始躲在房间里。
 老人家身体向来硬朗,刚在1月份庆祝了90大寿,新年收红包还乐不可支,过了年开始埋怨自己身体不好,不愿下楼。
 过去经常也有类似情形,躲在房间里几天,情绪一过即雨过天晴。
 这一回,心情却持续阴霾。
 看了各种医生,作了大小检查,都说无恙。
 偏偏阿嬷自己觉得不妥。
 有时脚痛,有时头晕,有时皮肤发痒,有时肠胃不适。
 自己乱吃便秘药,吃得腹泻了再吃止泻药,开始不泻了又吃便秘药……
 躲在房间里无所事事,不看电视、不看报纸,怎么劝也不听。
 生活没有了寄托,越是胡思乱想、疑神疑鬼。
 坐困愁城,短短一年已何其漫长。

Monday, May 28, 2007

我的一周年:小朋友

 学期的最后一天,把小朋友送到机场,告别了种种的牵挂。
 开学再回来,已经找到新的监护人,正式搬离我家。
 去年的SPH家庭日还带着他去圣淘沙,今年的家庭日领了门票,时间上却赶不上。
 小朋友来新读书,前后正好一年出头。
 去年4月,小朋友在泰国小六毕业,好友带他来新加坡,开始新一段求学生涯。
 直接升中学是不可能的。 想尽办法,尝试各种门路,终于把他送入名校,降两级当四年级插班生。
 初来乍到,检查功课,各科都有问题,华文还没有二年级水平,心寒了一半。
 学业还是其次,生活上大小问题,包括买课本、缴交学费,甚至于向老师询问事项,都无法自行处理。
 几乎每天都要收到好友电邮,从繁杂琐事的交代,到无法完成的埋怨与投诉。
 学校已经帮你找到,食宿问题都已解决,再要有更多的索取,再好的朋友也恕难做到。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家庭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身为人母可以宠腻孩子不惜一切,对别人怎可能有同样要求?
 一年零一个月,仁至义尽。

Friday, May 25, 2007

天天一周年

 《我报》一周年,邀请读者分享一周年故事。
 打开电邮整理,除了比较expected的宝宝周岁、怀念亲友,还有一些比较有趣的来邮:
 留长指甲一周年,减肥一周年、创立歌友会周年,节省用水一周年……
 林林总总、大小琐事,对于当事人来说,都有值得一提的地方。
 只不过,不是每个人每一天都会停下脚步,想想去年此时,发生过什么事情。
 想得更加戏剧化一些:
 一年前擦身而过的某张脸孔,一年前不经意的某个动作,一年前脱口而出的某一句话,一年前灵光闪现的某个念头……
 在一年后的今天,发展出什么样的后继情节?
 日复一日,每一天都忙如无头苍蝇,每一天都仿佛乏善可陈,每一天都显得微不足道。
 每一天的每一刻,却都隐藏着无限可能,影响深远足以改变一生。
 每一天,都是去年今日的一周年。
 365天以前,你在忙些什么?
 365天以后,生活中出现了哪些改变,又有哪些事情值得纪念?

Thursday, May 24, 2007

不敢生病

 杂务缠身,与诗慧开玩笑说哪天我也MC,让生活版唱空城计,报章栏目开天窗。
 言犹在耳,诗慧开始放假那天,我就感觉要生病。
 口干喉燥,昏沉疲倦。
 渐渐地喉咙沙哑,开始有点咳嗽。
 心里暗叫糟糕:乌鸦嘴!
 非常时期,不能生病,千万不能生病。
 于是努力休息,减少应酬,不乱吃东西,不熬夜。
 整个周末在家修养,好好睡觉,不断喝水、吃水果,补充维他命。
 病魔刚刚展露头角,硬生生又把它压抑下去。
 就这样拉锯对抗了一连数日,病菌倒也合作,没有爆发。
 真的要与我共聚,哪天等大哥回来再说吧!

Wednesday, May 23, 2007

千头万绪

 大哥一走,顿时茫无头绪。
 从动手术当晚的“我club”活动开始。
 请来的众多客人,少了“交际男”的热情招呼,肯定逊色。
 然后还要安排周年派对的请客单,名片联络逐一挖出来,生怕挂一漏万。
 周年活动的宣传文章,哪些日期要放哪些文稿?
 6月来临还有多个特辑,哪些商家由市场部的哪位同事负责?要筹备多少稿量?
 日常的文稿,从大哥桌上翻出来,有些只有hardcopy,文档不知所踪;有些有文无图,照片没有存进图片库;有些曾经存入却已经消失……
 逐样逐样,像侦探一样到处搜索。
 平时只是写稿交了就算,现在眼看忙完大小事务,已经没有时间写稿。
 偏偏大哥不在,待写的稿件仿佛比平时多了很多。
 企业界有句话:nobody is indispensable。
 对于大老板来说或许如此,对于底下工作的人而言,牵一发而动全身。
 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

Tuesday, May 22, 2007

存粮

 大哥总是超乐观的,有时乐观得有些天真。
 动手术以前,告诉我们一两天就回来,搞不好当晚就能出席“我club”活动。
 结果“我club”活动举行,他还躺在医院手术中。
 我可没有这么乐观,拔颗智慧牙也要休息三天吧。
 大哥临走前安排了整个星期的存稿。
 我有点不放心,私底下多存了两天,预计他病假7天。
 结果还是不够。
 多存两天,也只不过挨到今天,床头粮尽。
 忙忙碌碌四周觅食耕耘,想起在家养病的大哥。
 动手术前准备的面包、快熟面,几天也该吃完了吧。
 即便是在颈上挂个大饼,无法维持两个星期。
 生命中的难以预计,真的是防不胜防。

Monday, May 21, 2007

劳筋骨,苦心志

 其实,早就没有心情再书写度假了。
 只不过,blog是预先写好的,一天天贴上。
 因为预计放假回来会非常忙碌,无暇写blog。
 放假回来,往往面对的是残酷的现实。
 这一次更没想到,回来不到一星期,大哥病倒。
 原本说好我和诗慧轮流拿几天假,回来以最佳状态应付5月底的忙碌。
 结果诗慧走了,大哥也病假,而且是整半个月的长假。
 生活版顿时人丁薄弱,又是个事情多多的忙碌时期。
 除了应付日常的工作,还有周年庆祝活动的大小事务。
 很多协调工作要做,这么巧就连帮忙英文稿件的Steven也放假。
 幸好还有个实习小妹帮忙。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希望一切顺利。
 大哥6月1日上班,正好是《我报》1周年big day。
 my party,是不是一定要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才能更开怀地庆祝。

Friday, May 18, 2007

马来西亚游

 撇开童年经历,开始频频跑马来西亚,是在巴特尔来新以后。
 带他到新加坡各角落到处看看,很快走遍。
 走得稍远一些就到了马来西亚。
 有时候是一个周末,有时候加上三两天假期。
 不需要预先安排,随时去到柔佛巴士站,都有很多趟车开往全马各地。
 最方便是搭去吉隆坡,可以住在亲戚家里。
 一次搭去哥打丁宜,随便走走又回来。
 一次去了丰盛港,考虑继程去关丹,后来去了刁曼岛。
 如果能有更长的时间,去到吉隆坡,还可以继续北上。
 旅行不需要飞得很远,不需要有宏图大计。
 每一个目的地,都有无限的可能。
 每一次出发,都是愉快的风景。

Thursday, May 17, 2007

一家亲

 不是为了配合马来西亚旅游年才这么说,但我真的喜欢跑马来西亚。
 说不出什么理由,或许是所谓的新马一家亲吧。
 生命中最初的旅游就是去马来西亚。
 那时候祖父还在,父亲开车一路北上。
 去到吉隆坡探访大姑,去怡保探访大伯,还一路上到金马仑、槟城。
 那时还没有南北大道,穿过乡间小路,看看椰树胶林牛羊。
 寻常风景,看在童稚的眼里,非常的大开眼界。
 后来祖父年纪大了,父母生活忙碌,渐渐停止了这样的汽车旅行。
 再后来表姐一家住在新山,经常在desaru租度假屋,召集吉隆坡和新加坡亲戚一起欢聚。
 确实的场面景观已经不怎么记得。
 难以忘怀的是一种大家庭的凝聚力,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长大以后,表哥表姐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往来较少,甚至有些见面也未必相识。
 但是内心深处永远都知道,新马原是一家。

Wednesday, May 16, 2007

Malaysia Boleh

 去了Langkawi,勉强也算到过吉打州了。
 当然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要去阿罗士打看看。
 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马来西亚13个州,就剩下和玻璃市和吉兰丹没有去过了。
 玻璃市太偏远,计划中是从陆路北上泰国时顺道一游。
 吉兰丹没有直飞航班,哪一天打算搭火车前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安排。
 这些年来,去得最频繁的国家要算是马来西亚。
 去马来西亚的感觉甚至不像出国,却又处处洋溢旅游乐趣。
 可以搭飞机、坐火车、赶巴士、乘船、开车、踏脚车,甚至走路前往。
 住过陈旧的华人小酒店、简陋的沙滩小木屋,到最奢华高档的海滨度假村。
 享受逛街、美食、森林、瀑布、高原、山脉、岛屿、海洋……
 只能是马来西亚。

Tuesday, May 15, 2007

Balik Kampung

 在Langkawi踏脚车,走在乡野小路,风在耳边吹过。
 穿过甘榜,路过稻田,看群山倒影田间。
 想起以前一个来自阿罗士打的朋友。
 那时候我们才20出头,对前途充满未知。
 朋友连中学都没有毕业,来自那么遥远的地方,却总是信心十足。
 经常这么说:混不下去时,大不了回老家种番薯。
 我没有去过他的老家,也不了解种番薯的滋味。
 今天来到同属于吉打州的Langkawi,走在田野间,突然明白了。 
 累了厌了,可以“归田园居”,这就是他信心背后的支柱。
 大城市里混不下去了,有一个乡下等着他。
 种地捕鱼,椰影稻香。
 有一片田园可以随时归去,多好。

Monday, May 14, 2007

Barn Thai

 Langkawi有一间叫Barn Thai的餐馆,建在红树林里。
 杂志和电视上看过介绍,印象深刻。
 难得来到Langkawi,坐了很远的车,特意到访。
 小小的木屋建在森林当中,停车要走过长长的木板道。
 餐馆设计很有原始趣味,中央泄入天光,小河就在旁边。
 可惜客人不多,只有一团外国游客在吃团队自助餐。
 点来食物就明白了:分量很小,每道菜都是单人分量。
 三个人点了两道汤两道菜、炒饭炒面,勉强吃饱。
 侍应生一脸点得太少的不屑。
 司机怀念:以前的黄梨饭是很大一盘……
 食物素质显然下降很多。
 冬炎汤太甜,海鲜汤不够热,炒饭不够味,就连白饭也不是优质泰国米。
 然后发现旁边的外国团也开始出现问题,自助餐食物不够,团员议论纷纷。
 想起以前看过的资料,餐馆如何建造不易、如何执意完成独一无二的树林餐馆概念。
 对照摆在眼前的货不对办,有点淡淡的失落。

Friday, May 11, 2007

懒懒休假

 放个小假,去Langkawi走了一趟。
 简简单单的假期,没有什么值得在这里详细叙述。
 出发以前参考的一些行程与资料,后来都没有派上用场。
 喂老鹰、出海浮潜、island hopping……都没有去。
 烈日炎炎,海风徐徐,只想躺在沙滩椅上,什么都不做。
 懒懒的假期,没有给自己太多压力。
 每天外出半天,半天留在酒店里享受海风海浪。
 看夕阳每天以不同的姿态渲染天空。
 看沙滩早晚以不同的纹理素描大地。
 阳光沙滩,很简单也很精彩。

Friday, May 04, 2007

不相欠

 音乐剧热潮开始来到新加坡时,我正好加入报馆。
 热门音乐剧《猫》和《悲惨世界》陆续上演,都没有错过。
 《剧院魅影》还没上演,找来相关CD一听,无比震撼。
 整部音乐剧,每一首歌曲、每一段旋律,都如此令人深深着迷。
 开始非常痴迷地收藏Andrew Lloyd Weber和Sarah Brightman的唱碟、影碟。
 那个年头我还在业余教钢琴,找了不同难度的乐谱,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享受悦耳歌曲。
 终于盼到《剧院魅影》的到来,还是由SPH引入的重要活动,当然要大事报道。
 从演出的好几个星期开始,几乎每星期都要交一遍相关文章。
 剧情、歌曲、演员、舞台设计……所有的资料都翻得滚瓜烂熟。
 剧团抵新以后,排练、访问、记者会,片段的演出看了好几遍。
 到了正式演出,得知必须在中场休息时间离场,非常失望。
 当时一票难求,又是报馆主办,不需要讨好记者,也就没有另外获得赠票改天观赏。
 要我自掏腰包买票?票价昂贵,而且绝大部分都已看过,不值得。
 就这么搁置了。
 直到今天这部音乐剧再次回来,终于能把它好好看完。
 感觉像是《剧院魅影》欠我的一次。
 边看边想起负责公关不断建议的种种访问角度。 
 很想告诉她:都写过了,慢慢去翻回以前的报纸吧。
 我没有欠你什么,真的。什么都写过了,在十多年前。 

 P.S.
 写到这里正好是5月4日,加入报馆15周年。

 放自己一个小假,休息几天无blog。
 回来再聊。

Thursday, May 03, 2007

魅影

 其实,我一直都想把《剧院魅影》好好地看一遍。
 众多音乐剧当中,与我最有感情、最有缘分的就是它。
 然而接触这部音乐剧好几次,从来都是支离破碎,无法从头到尾好好看完。
 第一次观赏刚刚踏出校门,对音乐剧也还没有什么概念。
 那时去了美国,听说音乐剧正流行,花钱买了当时觉得非常昂贵的门票。
 那还是我第一次去到那么远的国度,时差还没有完全克服,白天在环球影城玩了一天,晚上坐在舒服的剧院里,昏昏欲睡,半梦半醒中度过了大半场演出。
 算是我对音乐剧的最初体验。
 第二次观赏,《剧院魅影》初次来到新加坡。
 当时已加入报馆,跑艺术版音乐专线。
 清楚记得那一年是配合海峡时报150周年,《剧院魅影》作为大型庆祝活动之一。
 演出以前,做了很多报道,看过很多次片段的排练。
 正式演出作开幕日报道,衣冠整齐地坐在嘉龙剧院,留意贵宾的动态,难以专心欣赏。
 演出半场休息时间匆匆离场,赶回报馆写新闻。
 第三次观赏,已经是时隔十多年后的今天。
 这么多年,才第一次把《剧院魅影》从头到尾看完,说起来自己也难以置信。
 看过这么多遍,终于把它看完。
 耳熟能详的歌曲、熟悉而陌生的场景,在滨海艺术中心的舞台幕幕上演。
 十多年前的点点滴滴、荡气回肠的动人旋律,在早已远去的回忆中滚滚翻腾。

Wednesday, May 02, 2007

厚颜

 从《剧院魅影》上演以前,到正式上演,到几次发布延长演出日期的消息,前前后后,接到宣传公关的无数次电邮电话。
 本来,《剧院魅影》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剧。
 很不介意出席记者会或进行任何相关访问。
 但是后来发现,原来《剧院魅影》已经有了指定宣传报章。
 正好是竞争公司的报章。
 既然如此,已经指定让别家宣传了,又何必再找上门来要我们义务宣传。
 向公关说明立场,她还是那么地积极。
 不出席记者会,要不要做演员专访?
 不做专访,要不要参观后台?
 不做特写,要不要写评论?
 穷追不舍,以至于大哥看不过眼,回邮说了她几句--
 广告没有,连送票也没有一张?已经做过一次介绍了,还想怎样?
 公关回邮:啊?写过?几月几日?能不能帮忙找给我?
 那是好几个月前的报纸,恐怕难以帮她找到。
 无法答复,却又开始不断收到她的电邮:找到了吗、找到了吗……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