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30, 2009
再回头
从来没想过,家居电话会被手机取代。
我不是个机不离手的手机族。
手机电话线,用的是M1的pre paid card。
用完再买一张电话卡添值,即可再续半年。
任何时候不想再用,可以随时放弃。
从一开始,就抱着暂且一用的心态。
没想到就这样半年又半年,用了8年。
最后甚至取代了家用电话,鹊巢鸩占。
就像生命中很多原本不愿承担的关系。
慢慢地慢慢地沾上,再回头早已千缠万绕。
我不是个机不离手的手机族。
手机电话线,用的是M1的pre paid card。
用完再买一张电话卡添值,即可再续半年。
任何时候不想再用,可以随时放弃。
从一开始,就抱着暂且一用的心态。
没想到就这样半年又半年,用了8年。
最后甚至取代了家用电话,鹊巢鸩占。
就像生命中很多原本不愿承担的关系。
慢慢地慢慢地沾上,再回头早已千缠万绕。
Thursday, November 26, 2009
数字人生
小时候家中的第一个电话号码:884724。
后来家用电话改成7位数,我们那区是282开头。
电话全改,地址上的第13邮区,也变成1334。
加入报馆,第一个自己专用的号码:7401036。
若干年后,本地电话又变成8位数。
适逢报馆搬迁,740一律改成6319。
第一次拥屋买的是二手组屋,沿用前屋主的电话。
62811889,号码漂亮,舍不得换掉。
组屋里住了十年,终于也成为过去。
后来家用电话改成7位数,我们那区是282开头。
电话全改,地址上的第13邮区,也变成1334。
加入报馆,第一个自己专用的号码:7401036。
若干年后,本地电话又变成8位数。
适逢报馆搬迁,740一律改成6319。
第一次拥屋买的是二手组屋,沿用前屋主的电话。
62811889,号码漂亮,舍不得换掉。
组屋里住了十年,终于也成为过去。
Wednesday, November 25, 2009
反悔
割断电话线以后,三个星期内还可反悔。
只要付款$20,可以重新拉线,保留号码。
过了三个星期后才想反悔,又如何如何。
提出割线时,工作人员尽责地仔细讲解。
心里在想:你看我很像要反悔吗?
后来想想,一定有很多人割断以后,再回来询问。
之所以有反悔服务,想必是因为有这个需求。
没想过要重新拉线,却也感激电信局的贴心。
以及工作人员的不厌其烦。
不是每件事情,说出口以后还有反悔的余地。
只要付款$20,可以重新拉线,保留号码。
过了三个星期后才想反悔,又如何如何。
提出割线时,工作人员尽责地仔细讲解。
心里在想:你看我很像要反悔吗?
后来想想,一定有很多人割断以后,再回来询问。
之所以有反悔服务,想必是因为有这个需求。
没想过要重新拉线,却也感激电信局的贴心。
以及工作人员的不厌其烦。
不是每件事情,说出口以后还有反悔的余地。
Tuesday, November 24, 2009
断线
65478186。
第一次这么认真地写下这串电话号码。
也是最后一次。
因为从此它不再归我所有。
岁末以前,把家居电话割断。
搬家一年多来,一直很少用到这个号码。
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抱着认真使用的心态。
想着反正平时也没人在家。
反正很少人会打这个电话。
根本也没有把电话号码公告天下。
有人问起,答复总是:记不起来,打手机吧。
既然如此,干脆下定决心,从此一刀两断。
第一次这么认真地写下这串电话号码。
也是最后一次。
因为从此它不再归我所有。
岁末以前,把家居电话割断。
搬家一年多来,一直很少用到这个号码。
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抱着认真使用的心态。
想着反正平时也没人在家。
反正很少人会打这个电话。
根本也没有把电话号码公告天下。
有人问起,答复总是:记不起来,打手机吧。
既然如此,干脆下定决心,从此一刀两断。
Saturday, November 21, 2009
锁定
这几天在思考着如何对待部落格平台。
在这当儿,一个朋友把私人部落格上锁了。
只限受邀者进入。
确实,读者不是永远多多益善。
有些事情,贵精不贵多,重质不重量。
幸好,我还不至于要做到上锁的地步。
写惯了,落笔即做好公诸天下的准备。
却也不由地感慨:
如何捕捉到targent audience
(并且把非善意读者排除在外)
真的并不简单。
在这当儿,一个朋友把私人部落格上锁了。
只限受邀者进入。
确实,读者不是永远多多益善。
有些事情,贵精不贵多,重质不重量。
幸好,我还不至于要做到上锁的地步。
写惯了,落笔即做好公诸天下的准备。
却也不由地感慨:
如何捕捉到targent audience
(并且把非善意读者排除在外)
真的并不简单。
Friday, November 20, 2009
折衷
找到一个折衷的作法:
部落格不要张贴得太过频密。
也未必每一篇转贴上facebook。
久久一则,让朋友们还能听到我的声音。
不懂华文的朋友也不至于觉得刺眼。
fb上的status,继续以英文更新。
简单的三言两语,还算可以应付。
今天太饱,昨天很累,周末天气哈哈哈。
也是双语运作。
部落格不要张贴得太过频密。
也未必每一篇转贴上facebook。
久久一则,让朋友们还能听到我的声音。
不懂华文的朋友也不至于觉得刺眼。
fb上的status,继续以英文更新。
简单的三言两语,还算可以应付。
今天太饱,昨天很累,周末天气哈哈哈。
也是双语运作。
Thursday, November 19, 2009
双语
无可否认,这是个双语世界。
很多朋友或许能讲华语,未必能看华文。
何况还有一些非华族朋友也在FB上。
纯粹以华文书写,就只能把他们排除在外。
当然,看不懂的可以不看,但那是很大部分。
于是更加认清华文报刊走向双语的市场考量。
纯华文媒体平台,空间萎缩得越来越小。
很多朋友或许能讲华语,未必能看华文。
何况还有一些非华族朋友也在FB上。
纯粹以华文书写,就只能把他们排除在外。
当然,看不懂的可以不看,但那是很大部分。
于是更加认清华文报刊走向双语的市场考量。
纯华文媒体平台,空间萎缩得越来越小。
Tuesday, November 17, 2009
为难
把blog转刊FB碰到新的问题。
开始有朋友反应:怎么都是华文的。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的世界一直都是华文语境。
上blog的读者都是能看中文的朋友。
到了FB,把文章张贴给身边每一个朋友。
筛选了朋友关系,筛选不了语言的使用。
鱼与熊掌,左右为难。
开始有朋友反应:怎么都是华文的。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的世界一直都是华文语境。
上blog的读者都是能看中文的朋友。
到了FB,把文章张贴给身边每一个朋友。
筛选了朋友关系,筛选不了语言的使用。
鱼与熊掌,左右为难。
Monday, November 16, 2009
转移
想要把部落格转移阵地不是没有原因。
这阵子facebook上联络的朋友越来越多。
相比之下,上blog的朋友越来越少。
然而这个空间,毕竟经营了三年多。
就这样半途放弃,从此开天窗吗?
而且还有一些朋友,未必有玩fb。
转移阵地是必然发展,只是时间问题。
想起好多年前做过的个人网站。
那时称为homepage,曾经多么流行的字眼。
转眼已是陈年旧事,走进历史。
这阵子facebook上联络的朋友越来越多。
相比之下,上blog的朋友越来越少。
然而这个空间,毕竟经营了三年多。
就这样半途放弃,从此开天窗吗?
而且还有一些朋友,未必有玩fb。
转移阵地是必然发展,只是时间问题。
想起好多年前做过的个人网站。
那时称为homepage,曾经多么流行的字眼。
转眼已是陈年旧事,走进历史。
Friday, November 13, 2009
收获
刚开始写blog时,对于免费供稿无法释怀。
毕竟,这辈子都在卖文维生。
小方块写到报章上,还能有几十块钱稿费。
思考着如何从部落格里找到一些回报。
但网站的收获,也就是点击率。
眼球如何转化为实际收益?
受益的恐怕只是提供网络空间的机构。
除非是提供实用情报或商业资讯。
但白天已在从事这样的工作,还写不够?
终于接受,写私人日记,纯作友情分享。
三年后的今天,又开始质疑:
友情何价?所做的一切是否值得?
到访者又是否出于友情关心?
更多的也许是窥探与好奇的心态。
恐怕还有部分读者,怀有其他目的。
很多时候,一份耕耘不等于一份收获。
毕竟,这辈子都在卖文维生。
小方块写到报章上,还能有几十块钱稿费。
思考着如何从部落格里找到一些回报。
但网站的收获,也就是点击率。
眼球如何转化为实际收益?
受益的恐怕只是提供网络空间的机构。
除非是提供实用情报或商业资讯。
但白天已在从事这样的工作,还写不够?
终于接受,写私人日记,纯作友情分享。
三年后的今天,又开始质疑:
友情何价?所做的一切是否值得?
到访者又是否出于友情关心?
更多的也许是窥探与好奇的心态。
恐怕还有部分读者,怀有其他目的。
很多时候,一份耕耘不等于一份收获。
Tuesday, November 10, 2009
眼球
尝试把blog张贴到fb上。
有些人说: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只贴半篇。
想要知道更多,点击进自己的网站。
这样才可以为自己争取pageview。
但是回头想想,我的文章很短,无此必要。
可以一次贴完,方便读者,也更加痛快。
写blog本来就是贵在分享。
点击率如何、眼球多少,渐渐不再重要。
有些人说: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只贴半篇。
想要知道更多,点击进自己的网站。
这样才可以为自己争取pageview。
但是回头想想,我的文章很短,无此必要。
可以一次贴完,方便读者,也更加痛快。
写blog本来就是贵在分享。
点击率如何、眼球多少,渐渐不再重要。
Friday, November 06, 2009
对象
回想起来,设部落格的最初目的是配合我报创刊。
创刊之初,顺应潮流,人人有blog。
定期把篇章转刊报上,吸引读者上网互动。
时至今日,部落格已失去新鲜感,显得过气。
谁还有兴趣天天到访,听你的喃喃自语?
把想法放在facebook,应该是比较合适的作法。
媒体工作者除了追求眼球,也重视target audience。
部落格无法选择对象,FB却不一样。
FB上的读者,都是自己挑选过的旧雨新知。
哪天这里看不到我的文章,请上fb,add me。
创刊之初,顺应潮流,人人有blog。
定期把篇章转刊报上,吸引读者上网互动。
时至今日,部落格已失去新鲜感,显得过气。
谁还有兴趣天天到访,听你的喃喃自语?
把想法放在facebook,应该是比较合适的作法。
媒体工作者除了追求眼球,也重视target audience。
部落格无法选择对象,FB却不一样。
FB上的读者,都是自己挑选过的旧雨新知。
哪天这里看不到我的文章,请上fb,add me。
Thursday, November 05, 2009
点击率
转载到报上“跨平台”当然也有好处。
最明显的就是点击率的提高。
报章读者数十万人,只要能吸引1%就好。
好奇地上网,点进来看一看。
从事媒体工作,有时会很在意读者量。
部落格上一直有在计算访客点击次数。
时间久了,问自己:何必?
部落格的出现,是作为网上日记。
“艳阳天”保留了原始性质,不作商业用途。
私人日记,何必要读者多多益善。
最明显的就是点击率的提高。
报章读者数十万人,只要能吸引1%就好。
好奇地上网,点进来看一看。
从事媒体工作,有时会很在意读者量。
部落格上一直有在计算访客点击次数。
时间久了,问自己:何必?
部落格的出现,是作为网上日记。
“艳阳天”保留了原始性质,不作商业用途。
私人日记,何必要读者多多益善。
Wednesday, November 04, 2009
平台
部落格放在报馆网站,有时会被转载。
正面来看,文章转刊报上,读者更多。
文章写了出来,本来就是要与读者分享的。
问题时,报章和网站属于不同平台。
同样的课题,写给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写法。
部落格上力求精简,都是短句。
一行行排列非常顺眼,容易阅读。
转刊报章,小篇幅都是断句,支离破碎。
不知内情的朋友会问:文章怎么写成这样?
正面来看,文章转刊报上,读者更多。
文章写了出来,本来就是要与读者分享的。
问题时,报章和网站属于不同平台。
同样的课题,写给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写法。
部落格上力求精简,都是短句。
一行行排列非常顺眼,容易阅读。
转刊报章,小篇幅都是断句,支离破碎。
不知内情的朋友会问:文章怎么写成这样?